撒下一片種子,不再是各憑天命。河南鄭州的田間地頭,多了不少“黑科技”:物聯網傳感設備、環境指標傳感器和智能攝像機,24小時監測植株生長及環境變化情況。
“我們研發了‘空天地一體化’監測網,讓農戶管田‘不下田’,通過手機遠程實時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,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、智能預警、智能決策、智能分析、專家在線指導。”中國電科技術專家表示,借助衛星、無人機和地面觀測站相結合的“空天地一體化”監測網,可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、可視化管理、智能化決策。此外,研發的生產環境感知系統,可將采集到的圖像數據、環境數據、作物生理數據等,匯集到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,保障植株始終處于適宜生長環境,極大提高作物種植管理水平。
除了“智能助手”,還有“捕蟲神器”。
在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,遠遠望去,一個穿著白色“鎧甲”傲然屹立的設備極其引人注目。這個“鎧甲”,就是我國首個應用于農業領域的多頻段全極化探蟲雷達,其機敏的“雷達眼睛”,日夜守護著糧食安全。
“該雷達不僅是有害昆蟲的‘追蹤器’,還長著一雙‘火眼金睛’和一個‘智慧頭腦’,通過對探測跟蹤結果的數據處理,實現對個體有害昆蟲振翅頻率、體長、體重、雷達散射截面、頭部朝向的測量,為防范遷飛害蟲威脅糧食安全做好預警。”研發人員鄧智勇介紹,由中國電科參與研制的高分辨多頻段全極化探蟲雷達,是我國農業害蟲監測領域首個多頻段探測雷達,首次實現了空中生物目標跟蹤探測功能,可實時監測害蟲的遷飛路徑,是服務國家農業安全、開展動物遷飛機理研究的關鍵設備。
此外,中國電科研制的土壤墑情監測儀、無線環境監測儀等農業傳感器,可快速采集土壤溫度、濕度、pH值、電導率、氮磷鉀元素等數據,以及風速、風向、二氧化碳、紫外線強度等20余種環境數據,幫助農戶快速、全面了解生長環境及氣象信息,制定科學的種植養殖方案。
而這僅是科技賦能農業的一個縮影。比如,在四川省敘永縣柑橘、獼猴桃、油茶、茶葉等種植基地,通過搭建中國電科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智慧平臺系統,利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即可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控制,幫助農戶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農事操作。
據了解,近年來,中國電科搶抓數字產業化、產業數字化機遇,將“高科技”和“新技術 ”應用于農業生產,全力打造了覆蓋從田間地頭、種植大棚到農產品市場全鏈條的數字整體解決方案,助力“汗水農業”加速轉型為“智慧農業”。